《做你自己:股神巴菲特送给儿子的人生礼物》

巴菲特名人 2022-03-29 11:14:52 479阅读 举报

《做你自己:股神巴菲特送给儿子的人生礼物》,是一本值得闲来无事,在咖啡阳光下轻松品读的一本书。

本书是股神沃伦·巴菲特送给他的儿子彼得·巴菲特的人生礼物,就是让他“做你自己”。

从作者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获得的成就来看,是成功的,他做到了成为他自己。


良好的家庭教育,对一个人的成长及其重要

作者的成功,一大部分归功于良好的家庭教育。即使他小的时候,家庭并不像现在这么富裕,但是给他创造了一个让他个性自由发展的家庭氛围。父母教给他的价值观:信任、宽容、崇尚教育、热爱工作等。

有一句话说得好,你看到的世界是你想看到的样子。如果你相信人性本善,那么你会感受到世界带给你的温暖,如果你认为人性本恶,那么你就会以为世界都是丑恶的。

作者认为,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满足好奇心。因此,父母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,就是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。

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,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,不断的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,才能够促进他的创造力的发展,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孩子的天性。

同时,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,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给孩子创造一个爱意满满的家庭氛围,给孩子提供稳固的、及时回应的爱,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,这样才会让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,这是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。

古代有孟母三迁,就是说我们要给孩子选择一个适合他成长的环境,这样也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。

你的生活起点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最后你抵达了哪里

出生于富裕家庭的人,不值得以此为荣。而出生于贫穷家庭的人,也不应当以此为耻。

许多富二代也不见得能获得成功,因为很多时候他们的父母都把时间放在事业上,他们的父母用金钱代替爱,没有给孩子足够的陪伴。因此,即使出生在贫穷的家庭,也不要气馁,生活由你自己决定。你的原生家庭只是起点,能走到多远,关键在于你自己,只有自己可以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剖析。

职业地位或财富潜力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们能够诚心诚意、全心全意地对待自己的选择。假使我宣布自己的乐趣是捡垃圾,我的父母看到我整天待在垃圾车上,也会感到欣慰。只要我喜欢自己的工作,对他们来说这就足够了。

作者说这句话的前提是他的家庭为他提供了一个开放、宽松的环境,让他可以自由地选择,父母也足够开明。

但是这其实是需要我们中国家长学习的地方,让孩子“做你自己”是需要很大的决心和魄力的。这需要我们抑制自己对孩子的控制欲。很多时候,我们认为的成功,认为的好前程其实并不适合孩子,只有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,一件事做得开心,并且投入,就可以让他做他自己。

追寻自己的梦想、志向,慢慢来,不着急

在父母送我的所有礼物中,最珍贵的无疑是一个信念:要相信自己无需被生活挤压,可以通过更开阔的视野来支配人生,而不是自我蜷缩到一个预先设定的缝隙里。

作者认为,我们应该追寻心中想要追寻的梦想,同时在寻找自己的志向时,要慢慢来,不着急。只要我们有耐心、眼界开阔,再加上一点点运气,我们终会找到自己真正的志向。允许自己犯错,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,把错误当做是学习的机会。

很多时候,道理我们都懂。

但是,在你为了生计到处奔波劳碌,被生活挤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,所谓的梦想都会被抛到一边,此刻你的注意力都花在了柴米油盐、房租水电上。更何况,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下面,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。

而父母对我们的期望都是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,有稳定的收入,过着稳定、舒适的小日子,从来没有跟我们说过要遵从自己的内心,做你自己。

即便如此,如果可以,每天留出一点时间,思考一下,自己的梦想和志向是什么?为了心中的梦想和志向,自己会做出什么样的努力?

什么是成功?

成功是什么?成功不应该盲目地用金钱来定义。外界可以给我们报酬,也可以收回报酬。

我们为自己定义的成功,是一份不会被玷污也不会被剥夺的宝藏。

作者认为,现在的社会最严重的是:我们在某一时期对成功的定义,会使人们趋向某些行业。如果金钱是我们区分“成功者”和“失败者”的唯一标准,那人们往往都会奔向钱最多的地方。或是看起来金钱最多的那个地方。

毫无疑问,作者获得了他想要的成功,他曾赢得美国电视界最高荣誉“艾美奖”,MTV频道刚开播时令人惊艳的片头配乐出自他的编曲,奥斯卡最佳影片《与狼共舞》精华的一幕“火舞”配乐也出自他的手笔。他靠自己的力量,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大道!

在他追求自己的音乐之路上,股神父亲从来都是认真倾听,不妄加评论,也不直接提建议。

直到有一天,他在快要出门时随口对我说道:“彼得,你知道吗,你和我其实在做同一件事情,音乐是你的画布,伯克希尔·哈撒韦公司是我的画布,我每天都在上面画上几笔。”

啊!作者当时听到父亲说出这样的话,该是多么的感恩呀!那是对作者莫大的肯定。就像他在书中所说的一样:我的父亲,事业如此成功,却把他的工作和我的工作相提并论,平等看待。

(彼得沉浸在音乐中)

我们不必以相同的方式定义“成功”,也不必采用相同的标准进行“计分”。重要的是我们拥有相同的心路历程,重要的是我们都在追寻各自的激情。

这很值得我们学习,对于子女的选择,我们不必以自己的标准来定义孩子的成功,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在追寻各自的激情。

结语:

读完这本书,或许你并不能获得什么立即实行的技巧,但是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前行的力量。虽然很难,但我们仍然要努力:做你自己,让你的孩子“成为他自己”


版权声明:
作者:巴菲特
链接:https://www.gushenbiji.com/p/589196b678d33.html
来源:名人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,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,您可以点击 “举报”


登录 后发表评论
0条评论
还没有人评论过~